作者:admin 发布于:2024-05-24
在协会会员单位之中,不乏历史悠久的知名企业、驰名商标,在他们之中,上海阀门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阀)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
成立于1921年的上阀,在今年5月迎来了103岁生日,作为专注于高中压阀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上阀从上海黄浦江畔的手工作坊走向行业的领军企业,从一无所有到填补多个国内空白,从艰苦奋斗走向开放卓越,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跟着上阀的发展历程,共同见证时代变迁。
开阖之间,回望百年
上阀的前身是上海增茂五金厂和华德机器厂,在成立之初以生产小口径低压阀和铸铁阀作为主要业务。新中国成立后,以上海增茂五金厂为首约33余家阀门企业,通过对私改造,公私合营,实现合并建厂,攻克关键技术。1952年,锦隆五金厂(后并入上海阀门厂)首先试制成功中压锻钢闸阀。1961年,新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阀门科研院所及企业——上海阀门厂(以下简称“上阀”)正式成立。成立后,拥有行业一流的制造、试验和检测设备的上阀,为我国电站、石油、化工、化肥和冶金等提供各种各类阀门产品共1000多个品种规格。
从七十年代国家重大项目关键核心装备,到八十年代东方红系列卫星等早期航空航天设备,再到九十年代的秦山核电站,都有“上阀”牌产品的身影,正是这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阀门,“掌管”着国之重器运行节点上的一开一关。
上阀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与核电阀门结下了不解之缘。核电阀门是核电站中使用数量较多的设备元件,是保障核电站安全运行中的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在我国核级阀门起步晚、基础差的背景下,上阀克服重重困难,于1974年成功研制出第一批核级安全阀,为我国自行建造的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生产了5个品种64个规格368台核电阀门,为核电阀门国产化做出重要贡献。
风起潮涌,破局开新篇
80年代起,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我国开始组织骨干企业引进国外同类产品的设计、工艺等先进技术和加工设备,国际主流的阀门产品和ASME/ANSI的有关阀门设计、制造、试验的标准及其相关材料标准逐渐为国内阀门界所接受,阀门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迅速提高。1979年以来,上阀A42Y一16型全启式安全阀、A41H一16型、A47H一16型微启式安全阀等众多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级、市级荣誉。90年代,上海阀门厂成为阀门行业第一批取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设计、制造许可证的阀门厂家。
90年代后期,由于市场疲软、产能过剩,以及管理体制弊端的显现,直至2001年,上阀与国外资本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2005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2月,“非公经济36条”由国务院发布,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国企变革图强、民企发展壮大“双线”交织出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的新图景。这一时期,上阀在厂长王建克及其团队带领下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迎来新一轮改制。
创新立命,助“华龙”出海
改制后的上阀更加关注新产品的开发,经历过一番波折后的上阀人明白,只有不断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经过改制后近四年时间的发展,上阀无论是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上,都有了实质性提升。2012年,上海阀门厂研制出国内第一台300MW核电稳压器安全阀和主蒸汽安全阀样机模拟件,一举取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核一、二、三级安全阀设计、制造许可证,重新掌握了进入核电领域的钥匙,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具备核一级阀门设计制造的企业。
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上阀投入大量的资金改造阀门试验台架,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热态蒸汽试验台架回路的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按照ASME PTC25:2001 标准要求,对锅炉、容器、管道、数据采集系统,及检测手段都进行了改造和更新。目前该试验回路能够进行阀门的热态寿命试验,冷热交变试验,流体阻断试验以及安全阀的全性能试验,并获得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上阀为这一具有30多年历史的原机械部直属试验中心赋予了新生。
一个百年企业在大浪淘沙后屹立不倒,对阀门数十年如一日的热爱与专注,成就了这一位沪上“隐形冠军”,让世人从小小的阀门窥见时代的宏伟。
时代的浪潮澎湃汹涌,科技产业新赛道层出不穷,高新技术企业同时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就如上阀一样,发展重在“求变”,随宏观发展需求而变、随科技发展方向而变。而在变化同时,仍有“不变”,唯有坚守匠心、矢志创新,推动行业科研技术革新,在细分领域里做深、做透,方能历久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