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于:2021-03-12
在2021年3月5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20多次提到“科技”,并提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自从“创新驱动战略”在2012年提出至今,作为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更是达成了质的飞跃,即便是在受到疫情冲击的2020年,高企数量同比增长仍然创下了24%的佳绩,并实现了51.3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
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2月26日由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用6个“新”来总结我国在“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的发展成就。一是系统推进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6%;二是全方位推动科技成果进入经济社会主战场,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万家。三是统筹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的规模与质量,形成人才快速发展“新态势”;四是深化重点领域科技体制改革,形成创新创业“新生态”;五是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科技开放合作迈出主动布局“新步伐”;六是迅速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科研应急攻关,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中国“新贡献”。6个“新”言简意赅地将“十三五”期间在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成效上的发展进行概括,并以作出中国“新贡献”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与国际担当。
“十三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约为6%。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面向“十四五”,基础研究要更注重项目的选题,不断探究新的、更好的科研手段来支持基础研究,并争取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8%。着眼于未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面临长期挑战。夯实产业基础,壮大产业规模,确保产业安全和未来领先优势,对于新兴产业来说这是重要的着力点,特别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在“十四五”发展过程中,破解新兴重点产业“卡脖子”问题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的加大,找准并开展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的研究突破,从而逐步缓解并最终根治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问题。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乘势而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的第一个五年,坚持创新驱动仍是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核心要义。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对于加快攻克重大、核心及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