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详情

会员风采

创新突破与实践应用——会员单位“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风采(四)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5-10-10

上周介绍了来自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中认尚动(上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及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4家企业的3个“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接下来让我们继续领略其他具有创新亮点的获奖项目。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均瑶润盈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乳酸菌发酵食品创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项目简介

该项目由上海理工大学、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均瑶润盈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共同完成。

项目设立于在我国大规模发酵食品需求下,优良发酵特性菌株筛选技术落后、高性能和益生特性发酵剂菌株匮乏、相关制备与制造技术待突破等问题,导致发酵剂高度依赖进口。因此,项目针对国产乳酸菌发酵剂功能作用机制不清,精准靶向筛选技术、高效制备技术及应用技术缺乏,关键制造装备空白等瓶颈问题,解析了乳酸菌功能机制,发明了乳酸菌基因组学以及分子机制精准靶向筛选技术,获得功能明确的乳酸菌;发明了乳酸菌发酵剂高效制备关键技术,创制高效制备设备和新型乳酸菌发酵食品。

项目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全国多家泡菜、乳制品和豆制品生产企业,打破了国外对我国乳酸菌发酵剂菌种与制备关键技术的垄断,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项目名称

城市轨道交通在线列车高效重组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

项目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潮汐化明显、平峰时段占七成以上,目前单一的固定编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平峰期列车满载率与发车间隔均衡的需求,导致长期存在运能浪费大、运营成本高、乘客候车时间长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该项目联合“用、产、学、研”,由上海申通地铁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等4家单位共同完成。项目通过多专业核心技术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研发了在线列车重组控制的3类5项高效与韧性关键技术,解决了运营期间正线列车高效联挂、列车联挂后多系统在线快速重构、联挂/解编列车安全投运、复杂作业对列车重组车站运能限制、列车救援区安全隔离等技术难题。研制了在线列车高效重组控制系统装备,既可兼容既有传统CBTC系统,并支持运营线路的不停运改造,可普遍适用于高平峰客流差异显著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项目相关成果已率先应用于上海地铁16号线,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高峰大编组,平峰小编组”的在线灵活编组运营模式,并推广至北京、成都、厦门、徐州等多个城市,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潮汐客流特征条件下实现运能与运量匹配、服务品质与运营效益协同提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旧桩服役性能评价及再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项目简介

该项目由上海理工大学牵头,上海建公四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浦东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共同完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存量发展时代,大量既有建筑和基础设施面临改造、扩建或拆除。在此过程中,如何处理原有地基中的大量旧桩基础,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经济和环境难题。针对这一行业痛点,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旧桩承载力和完整性检测评估技术,能够精准、高效地判定旧桩的当前力学性能与损伤状态。首创了旧桩与新桩基础协同工作的设计方法,形成了成套的连接、加固和增强技术,确保了新旧混合群桩协同受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显著提升了旧桩的再利用效率和工程价值。尤为关键的是,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从检测评估到设计施工的完整技术链条和应用指南,为行业的规范化推广提供了重要支撑。

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上海乃至全国多个重大城市更新和基建项目中,如周浦平板玻璃厂保障房项目、浦东新区济阳路快速化改建工程等。实践表明,该技术可节约基础工程造价20%-40%,缩短工期约30%,同时大幅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和碳排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这些获奖项目生动诠释了科技创新如何精准对接民生需求与产业升级,在看似传统的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从打破国外发酵剂垄断、提升轨道交通运营弹性,到推动建筑基础资源的循环利用,每一项成果都体现了“于细微处见真章”的创新逻辑——它们并非追逐热点,而是扎根行业长期痛点,通过跨学科协作实现技术链条的重构。这充分证明,真正具有产业价值的创新,既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精准度,又要形成可推广的系统性方案。当科技研发与百姓餐桌、市民出行、城市更新等民生场景深度融合,不仅能催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在重塑行业发展生态的过程中,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