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于:2025-08-28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是上海市最高等级的科技奖项,由上海市政府设立,旨在表彰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经济发展、生态健康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成果,包含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共7个奖别。
近日,2024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正式颁发,协会18家会员单位的20个项目榜上有名,其中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1项。获奖项目涵盖先进制造、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
让我们共同来领略获奖名单以及项目成果吧!
在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授奖总体数量精简、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的会员单位表现亮眼,不仅获奖项目结构持续优化,还在多个关键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实力。纵观获奖名单,协会企业不仅在数量上稳中有进,更在创新主体结构、技术攻坚深度上体现出显著变化和鲜明特点。
一、获奖总量维稳,奖项含金量与占比双提升
在全市科学技术奖授奖总数减少、尤其是科技进步奖减少17项的背景下,协会18家会员单位仍共有20个项目获奖,总量与2023年基本持平,包括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以及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1项。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协会企业所获科技进步奖占全市该奖项总数的16.5%,占比较2023年提升3个百分点;技术发明奖占比也达到10%。此外,科学技术普及奖上实现了新突破,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凭借“上海天文馆科普展览项目”荣获一等奖,体现出企业在科学传播与社会服务方面的拓展。
这一成绩表明,在“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政策导向下,协会会员单位不仅保持了较强的创新延续性,项目整体质量和竞争力也正在不断提升,创新成果获得更高程度的认可。
从获奖企业类型来看,2024年协会获奖企业中,央国企共12家,民营企业8家。与2023年(央国企15家、民企3家)相比,民营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增长幅度超过150%。这一变化清晰反映出民营科技企业在创新能力、技术积累和项目质量上的快速提升,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和增长极。
民营企业如均瑶润盈生物科技、上海联影医疗、上海科梁信息科技等,分别在生物医药、高端影像设备、配电网柔性控制等细分领域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显示出民企在市场化程度高、反应机制灵活的技术领域中展现出强大竞争力。这一结构变化也与全市趋势一致:根据奖项公报,2024年全市获奖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28%,较往年进一步提升。这不仅体现了上海推动民营企业开放创新、融入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政策成效,也标志着上海创新体系正在深化国企与民企互补共进、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三、聚焦先导产业与关键技术,攻坚“卡脖子”环节表现突出
协会企业获奖项目高度集中于上海市重点发展的先导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充分体现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特征。在新能源领域,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多家单位在核反应堆设备热工水力设计、高安全核级仪控、核燃料贮存等环节获多项一等奖与二等奖,代表我国在核电自主化与安全技术方面的重大进展。在生物医药领域,均瑶润盈生物的乳酸菌发酵技术产业化、上海联影医疗的多模态分子影像设备,均体现出上海在生命健康产业中从研发到落地的完整创新链能力。
在先进制造与电子信息方面,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三航局、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等在复杂地下工程智能建造、基坑绿色支护等方面实现突破;上海科梁信息科技在配电网柔性控制方面贡献关键技术,均为上海在高技术服务与高端装备领域突破海外技术依赖、实现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项目不仅是企业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上海服务国家战略、聚焦“卡脖子”环节攻坚的缩影。
综上,在2024年上海市科技奖评选中,协会会员单位展现出“量稳质升、结构优化、硬核技术突破”的三大特点,不仅体现了上海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实力提升,更折射出上海科技创新体系正在向更高质量、更优结构、更强动力迈进的新阶段。在未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程中,协会企业有望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尤其是在融合创新链条、激活民企活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形成更广泛的示范效应。
祝贺以上获奖单位!
向投身科技强国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
广大科技工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