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于:2025-08-28
近日,2025年第一批上海市“工赋链主”认定企业名单正式揭晓,至此,全市认定总数已攀升至21家。作为上海市经信委主导培育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品牌,“工赋链主”企业培育以筑牢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定防线为核心使命,通过搭建“链主+链上”企业协同机制,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建设,进而形成覆盖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在协会会员单位中,目前已有4家单位或其母公司成功跻身“链主”企业阵营,占全市数量的19%。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凭借在各自领域的卓越表现与强大的产业链带动能力,获得此项殊荣。
这些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弄潮儿,更是产业生态构建的重要驱动力。接下来,让我们一同领略部分“链主”企业的独特风采,探寻它们的成功秘诀。
智慧核电:上海核工院的产业链协同创新实践
链主培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针对产业痛点,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标杆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携手共进。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无疑是这一理念的卓越践行者。
面对我国核电产业链曾存在的模型数据不统一、接口界面陈旧老化、传统纸质提资效率低下等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痛点,上海核工院并未选择小修小补的应对策略,而是以“链主”企业的担当,主导了一场顶层设计与范式革命,自主打造了“智慧核电产业链协同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彰显的是一种深刻的产业责任感:真正的“链主”并非仅仅是订单的分配者,而是产业生态的缔造者。
该平台依托研发设计协同、设计制造一体化、智慧工程管理、智能监测诊断四大核心模块,深度集成,实现了从设计源头引领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核电关键设备研发设计效率提升20%,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减少20%,还助力“国和一号”示范项目HSE国际标杆评级达到国内最高的8.0级。这些数字背后,是产业链整体运行范式的全面升级,其价值远超单个企业效率的提升。
目前,该平台已接入300余家单位、万余用户,开发机理模型近百种、云化工业软件60余类,在上海、浙江、山东等多地非能动核电机组项目已逐步推广应用,成功实现了从“管理供应链”到“运营价值共同体”的跨越。
产医融合:联影医疗的链主担当与技术突破
联影医疗董事长张强曾言:“作为链主,企业自身一定要强,企业内部就要有一个完整的‘链’。”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精准地道破了“链主”的本质:内力决定外力,自身的强大与稳定是赋能外部生态的基础前提。在联影医疗的产品矩阵中,“行业首款”“国产首版”“世界首创”等标签熠熠生辉。这些里程碑式成果的诞生,源于其牵头组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勇担强化前沿引领技术创新的责任。
uMR Jupiter便是产医融合的典范之作,它作为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顶级机构深度合作的创新成果,打破了3.0T作为全身临床磁共振成像最高场强长达20余年的纪录。这清晰地表明,在高端医疗装备这类复杂系统领域,创新绝非企业闭门造车所能实现,“链主”的核心能力之一,便是构建一个以自身为核心、汇聚顶尖智慧的创新网络,将临床需求与技术研发无缝对接。
作为链主,联影医疗更深刻认识到协调创新、攻关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过去十年,企业积极发现并培育了一批优秀的上游供应商,与200多家上游合作伙伴深度协同,实现了一系列高精尖零部件、元器件的本土化生产和供应。这一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它要求“链主”企业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耐心,敢于并善于“扶上马,送一程”,通过输出技术标准、质量管理乃至研发理念,重塑上游生态。这不仅是为了规避“断供”风险,更是为了将关键环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效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多元发展:工赋生态的百花齐放与未来可期
与此同时,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正处于“工赋链主”培育阶段。这三家在各自领域极具引领性的会员企业,其培育过程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产业意义。
它们所代表的,是一种从“单点企业信息化”向“全域产业链智能化”的范式转变。培育链主,绝非简单的资格认定,而是引导企业从内部流程再造迈向外部生态协同,从数据孤岛走向网络赋能,最终完成从技术追随者向规则制定者的华丽蜕变。
它们的成长轨迹,共同勾勒出上海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多彩画卷,也预示着未来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