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详情

会员风采

协会3家会员单位荣登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5-07-04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揭晓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名单,作为我国唯一对授权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国家级政府奖项,此次评选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开展,代表了中国专利领域的最高荣誉。

本届评选中,协会三家会员单位凭借突破性创新成果脱颖而出: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支型覆膜支架”斩获专利金奖,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高温熔融物试验装置”获专利优秀奖,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直流桩”设计摘得外观专利银奖。三项成果在高端医疗、核电安全、新能源领域彰显了高企科创实力。

心脉医疗:血管介入领域的全球领跑者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市,主动脉就是贯穿全城的“主供水管”——它从心脏出发,以每秒1米的速度向全身泵送血液。这根“生命线”一旦发生病变破裂(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后果不堪设想。传统的“开胸大修”手术需要锯开胸骨、暂停心脏跳动、置换人工血管,对患者而言风险极高。微创心脉的获奖专利,正是为解决这一世界级难题而生。该种新型的分支型覆膜支架,其分支近心端与主体支架之间的距离基本为0,可以正常平行地安装于外鞘管内。

依托特殊的缝合方式,未缝合于分支的覆膜上的支架段部分在折叠时可以脱离覆膜,从而顺利地将分支与主体支架平行地装入外鞘管中,释放时仍然可以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使得分支和主体支架连接处具有良好的支撑性,为分支根部提供强大的支撑力。这一设计在输送便捷性与释放可靠性之间取得了革命性平衡。

其优势在于:有效避免了分支根部的狭窄,极大降低术后内漏发生率,提升分支通畅率;即使在释放定位稍有偏差的情况下,也能最大程度地撑开分支血管,显著拓宽了手术的安全边界。截至2024年11月,基于该专利技术的产品已惠及国内近1200家医院,并成功进入德国、英国、巴西等全球22个国家的临床应用,累计救治了超过28000名主动脉夹层患者,不仅重塑了血管介入治疗的国际标准,更成为守护全球患者“生命主水管”的坚实屏障。

上海核工院:筑牢核电站“安全防线”

无独有偶,核工院的这一专利可称之为核安全的科技基石。福岛核事故的教训警示世界,理解并应对堆芯熔融物行为是确保核电站安全的终极挑战之一。该专利技术直面高温下熔融物反应模拟的世界性难题。其创新性体现在:采用水冷坩埚系统,内部填充具有优异抗高温熔蚀性能的二氧化锆/铀粉末;结合感应分区加热技术与电磁屏蔽板,实现了对氧化物与金属熔融物的精准定位和独立加热控制;并在惰性气氛保护下,首次成功进行了200公斤级堆芯原型材料的熔融试验。

这套装置能够真实还原严重事故下熔融物的分层瞬态行为及衰变热分布,填补了国内该领域大型试验验证能力的空白,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产生的关键试验数据,直接支撑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的严重事故缓解策略——特别是压力容器内滞留(IVR)技术的验证工作。通过揭示熔融物分层对压力容器热负荷的影响,为保障事故下放射性物质的安全包容、提升核电站的本质安全水平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有力推动了我国核电技术的自主化进程。

蔚来汽车:重新定义充电美学

蔚来汽车的“直流桩”则致力于工业设计领域,打破了充电设备同质化的困局,将前沿科技感与人性化关怀完美融合。其设计精髓在于“化繁为简”:摒弃了传统充电桩前面板上略显呆板的显示屏和密集的指示灯,采用了流线型机身与充电枪一体化的简约造型,给人以舒适、现代的视觉感受。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环形呼吸灯设计,它不仅是视觉亮点,更是信息传递的窗口:通过色彩渐变直观反馈充电状态。

这种无声的光影对话,完美诠释了现代主义“Less is More”的设计哲学。充电的实时进度可通过APP轻松查看与管理,支持远程预约充电等功能,在极简的外形下实现了丰富、便捷的用户交互体验,彰显了中国新能源品牌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人文关怀的温度。

这三项获奖专利生动展现了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赛道上的硬核创新实力与前瞻视野。它们不仅代表着研发的高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填补国内外空白,引领行业标准;更体现了科技赋能美好生活的温度——以创新成果守护人类健康、保障社会安全、提升生活品质。这些闪耀的“上海智慧”,是中国专利奖舞台上当之无愧的明星,亦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坚实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