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于:2025-06-27
近日,第三届“上海质量工匠”评选结果揭晓,26位杰出人才在本市各关键行业和领域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该评选由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方共同举办、指导,旨在选拔并培养在工艺上具备专长、精通质量技能、展现领军风采并作出杰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
令人瞩目的是,协会会员单位中有三位佼佼者成功入选,分别为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琦、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质量负责人岳镭、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叶蓉,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他们的故事。
李琦:中药全产业链质量的奠基者与创新者
作为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的掌舵者之一,李琦兼具深厚的中医药学底蕴与项目管理专长。她长期扎根药品科研质量管理一线,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从国家卫健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到工信部中药材提升项目,均可见其担当。他的影响力跨越科研与产业:作为通讯作者发表论文,授权专利,更以副主编身份编撰《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等权威著作,为行业立规立标。
近年来,她主持或深度参与了6项国家级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其中作为总负责人领衔2项:包括国家卫健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中药材提升和保障领域项目”、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点项目等。尤为瞩目的是,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制定的中医药配方颗粒国际标准由ISO正式发布,将中国智慧推向了全球。其主持的“中药全产业链追溯平台”项目也斩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打通了从田间到临床的质量信任链条。
岳镭:现代中药质量体系的架构师
在上海和黄药业,岳镭作为首席质量官,是质量体系变革的灵魂人物。他成功打造了融合ISO9001与CNAS“双认证”的独特管理体系,构建了“两化+两全”的现代中药质量管理模式,并设计出覆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质量追溯系统,为企业和产品赢得“上海市质量金奖”、“上海市智能工厂”等多项殊荣。
在标准建设领域,他牵头制定企业标准340余项,积极参与团体标准工作,推动中药标准与国际接轨。他深谙“质量即人本”,培养出大批骨干人才,其主导的QC团队在全国和市级竞赛中屡获殊荣,为中药行业树起质量人才培育的标杆。
叶蓉:地下长城的“质量+创新”双擎驱动者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叶蓉,三十余年坚守设计一线,足迹遍布上海、青岛、天津等城市的重大隧道与轨道交通工程。她主持设计的军工路越江隧道荣膺国际“FIDIC优秀工程项目奖”,累计获国家及市级奖项近30项,以行动刻写“质量是工程生命线”的信条。
叶蓉始终将创新作为推动质量升级的核心动力。一是通过专利赋能。主导研发6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示范带动暗挖工法创新应用等技术,有效解决中心城区地铁建设对交通环境的影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二是坚持标准先行。参与行业标准编制,构建质量管控体系,推动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标准化、智能化。三是不断技术攻坚。在跨领域合作中突破现有技术壁垒,例如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通过先进设计理念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相关成果达行业领先水平。
作为行业领路人,她倾力“传帮带”,培养高级工程师骨干,并通过著述、培训无私分享毕生经验,同时引领团队向数字化设计与智能监测转型,堪称“质量+创新”融合的典范。
三位工匠,一座质量高峰的三种攀登
李琦、岳镭、叶蓉,身处中药传承、现代制药、重大工程等迥异领域,却共同攀上了“上海质量工匠”这座象征卓越的高峰。他们以行动证明,质量绝非静态的合规,而是永不停息的创新实践。
他们的成就更揭示,质量根植于体系的土壤与人才的培育:从李琦的全链条追溯、岳镭的“两化+两全”模式到叶蓉的标准化体系,系统性思维是质量的基石;而岳镭培养的QC骨干、叶蓉带出的高工团队,则印证了人才是质量生命延续的血脉。
他们的故事,是上海这座创新之城追求卓越的缩影,也是对“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它既是对传统的敬畏与坚守,更是以创新之钥开启质量新境界的勇气。他们的实践揭示了一条普适真理:唯有将创新融入质量血脉,以体系夯实基础,以人才积蓄动能,方能在百舸争流中铸就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当质量成为信仰,匠心便有了穿透时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