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详情

会员风采

科技向善 揭开“老有智享”的未来图景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5-06-13

近日,2025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养老科技”再度成为焦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预计2030年,这一群体将接近3.5亿,占总人口比例超25%。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如何运用创新技术为年长者提供更有温度的关怀,确保他们享有健康、尊严与幸福,已成为时代赋予社会的重大使命。

科技,始终是守护民生福祉的关键力量,更是“科技向善”理念的核心载体。在这一关乎亿万人晚景的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肩负着双重使命——既是洞察需求、引领方向的“发声者”,更是将理念转化为温暖现实的“赋能者”。

“发声者”:引领智慧养老新方向

在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润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葛琼发出了极具前瞻性的声音:推动智慧养老从满足基本需求的“功能型”,向注重心灵陪伴的“情感型”跃升。

葛琼指出,随着生成式AI模型从云端向消费终端的扩展,将AI深度嵌入传统设备,催生了陪伴式智能护理机器人、智能监测仪、AI眼镜、AI音箱等新型终端。这些产品不仅是工具,更是情感的延伸,让科技成为亲情的温暖桥梁。

然而,技术本身并非终点。她强调,关键在于从技术创新走向场景落地,构建繁荣的AI+智慧养老产业生态。这需要依托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产品研发与大模型训练深度融合,打造真正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的适老产品;需要融合人工智能、传感器、私有云等技术,在社区、机构、居家等多场景中开展试点,不断优化产品性能与体验;更需要行业上下游协同创新,避免同质化竞争,有效连接养老服务资源,共同推动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该倡议直指核心:科技与人文的深度共融才是智慧养老的突破点。真正的智慧养老,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术能力的提升,更在于将人文关怀注入冰冷的设备。唯有如此,养老产业才能更具温度、包容性与韧性,迈向可持续的未来。

从理念到行动:高新企业的“赋能”之路

葛琼委员的见解深刻描绘了未来图景,高新技术企业也早已踏上实践征程,将“科技赋能养老”从蓝图变为触手可及的服务,展现了“赋能者”的扎实力量。

在便捷助餐领域,银联商务积极响应央行及民政部政策,依托“如意”养老服务平台及其身份核验、综合支付、精准识别等服务功能,为乌兰浩特社区幸福食堂打造“刷脸就餐”解决方案——老人“人证合一”验证后,扫脸即付畅享餐食,餐桌二维码便捷点餐减少排队,家属更可远程充值订餐,由食堂为行动不便的高龄、独居、空巢老人送餐上门,一站式化解“吃饭难”,同步提升运营效率并创新民政监管模式;

聚焦安全监护核心,煦实信息则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异常预警、人行管控、智慧巡检等场景着手,解决核心痛点。以异常行为检测为例,Al行为分析技术能够利用传统监控摄像机,实时监测并分析老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在楼道口、电梯口还是公共活动区域一旦系统识别到跌倒行为,将立即自动发出预警,确保老人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安全隐患预警则采用3D传感器结合深度数据,进行异常行为(如捶胸,捶背等)的算法识别。这种技术不仅保护了老人的隐私,更构筑了兼顾尊严与安全的“无感监护网”;

致力于打通医养壁垒,卫宁健康构建“医养结合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通过统一云平台强力整合卫健委、民政、医保、医疗机构及养老机构等多方资源数据,以家庭医生为责任枢纽,提供“工作平台”、“管理平台”、“居民/医护端APP”等工具,编织覆盖服务“神经末梢”的闭环,实现“医养康护四位一体,健康养老全域共享”,其模式已成功在上海嘉定、浙江桐乡、北京隆福医院、厦门弘爱养护院等多地落地生根并加速推广,并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

科技向善,温暖生命晚晴

当银发浪潮奔涌而至,科技的力量正被重新定义——它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守护晚年生活的核心支柱。从润欣科技呼吁“情感型”养老,到银联商务守护“舌尖幸福”,从煦实信息编织无感安全网,到卫宁健康打通医养壁垒——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正以创新行动诠释“科技向善”的深刻内涵。

这些实践昭示:养老科技的真正价值,在于尖端技术与人文关怀的交融。它要求我们既高瞻远瞩,更要洞察老人细微需求。这条路,需要政府构建政策生态,企业坚守创新温度,社会广泛参与。

在这场养老革命中,高新技术企业既是梦想家,也是实干者。他们用代码书写责任,用芯片传递温暖,为全球老龄化挑战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上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