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详情

会员风采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建院砥砺五十五载,铸就“国之重器”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5-06-12

翻开2025年的全新篇章,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迎来了建院55周年的里程碑时刻。五十五载春华秋实,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一本启示录。

从核电事业的蹒跚起步,到在国内多个领域留下的坚实足迹,上海核工院的每一步都镌刻着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的坚韧与辉煌。从往昔的筚路蓝缕到今日的开放包容、卓越非凡,上海核工院积淀了无比深厚的科技底蕴、历史底蕴。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上海核工院的发展历程,共同见证变迁。

镌刻“国之光荣”时代印记

1970年的上海,浦江之畔的风中裹挟着时代的躁动与期盼。2月8日,上海市传达了周总理关于发展核电的指示精神并研究了落实措施。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国第一座核电站工程因而得名“七二八工程”,负责工程总体设计的上海核工院又被业内称为“七二八院”。

那时的上海核工院,像一粒深埋地下的种子,在未知的土壤里悄然孕育着破土的力量。老一辈728人在画板上铺开图纸,一笔一划勾勒出中国核电事业的轮廓、点燃了中国核电事业的星火。

从秦山核电实现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铸就“国之光荣”;到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实现“走出去”,成为“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再到中国第一座重水堆核电站总体技术支持,开创国内大型核电站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的先例,上海核工院在“一次创业”中创造了核电发展史“三个第一”的辉煌成就。

面对世界核能技术迭代的浪潮,728人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镌刻不凡,在激荡中积蓄更加磅礴的力量。

众志成城,绘就“国和一号”崭新篇章

核电人的时间刻度,总与国家前行的步伐同频共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部署下,在国家部委、集团党组的关怀指导下,上海核工院汇聚国家、行业、产业力量,与业界同仁一起,完成了AP1000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全面建成浙江三门、山东海阳两个非能动自主化依托项目,为我国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迈进积蓄了先发优势和参考样本。

新的时代,新的使命。依托“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核工院联合国内700余家单位、30000余名科研工作者,历时12年成功研发了“国和一号”先进核电型号;于2022年组建“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已累计完成470余项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工作,实现非能动核电机组整机全国产化能力;去年,“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机组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擦亮了核电强国建设崭新的“国家名片”。

在这座名为“创新”的山脉上,728人攀登的脚印层层叠叠,为从“国之光荣”到“国和一号”的精神血脉赋予更深刻的时代内涵。

 

无畏前行、无问西东

回眸五十五载岁月长河,上海核工院是在中央第一代领导核心的关心下建立起来的,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进一步成长起来的,是伴随我国核电发展的实践壮大起来的。从“国之光荣”到“国和一号”,这是我国核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历史,和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的重大转折。

信心以对,恒心向前。上海核工院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一步一个脚印,让那些曾经被视为“不可能”的任务,在手中变成了现实;让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在脚下化作了坚实的道路。

如今,从单一核能开发到核能综合利用、新能源协同发展的生态布局,核能早已超越发电的单一维度,成为城市脉搏中跳动的绿色基因。相信上海核工院将把目光投向更远阔的星辰大海,继续以核能为笔、以创新为墨,在时代的答卷上书写新的传奇。

上海核工院始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是高新技术企业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其55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是我国核能崛起的缩影,更是“中国智造”向世界递出的闪亮名片。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科技新赛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高新技术企业既带来了挑战,也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上海核工院就是如此,其发展精髓在于“应变”,即紧随宏观经济的脉动调整策略,顺应科技进步的潮流革新方向。然而,在追求变革的同时,也有“恒常”之道需坚守——那便是对工匠精神的执着,对创新的不懈追求。唯有如此,方能不断推动行业技术的革新,深化自身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确保企业在时间的洗礼中愈发坚韧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