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于:2025-06-12
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授予4688个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11家会员单位位列其中,这是对企业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示范作用的最高认可。
深入剖析其中部分极具代表性的企业的文明建设历程,可洞察到以下特点:
党建引领是文明建设的坚实根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55载风雨兼程,两次肩负“国家使命”——从秦山核电站这一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的破冰之旅,到大型先进压水堆的艰难攻关,其背后是“红色基因”与“科技报国”信念的同频共振、深度交融。企业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核能技术研发的每一环节,以实践精神锤炼出一支“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的科研铁军。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中心工作蓬勃发展,在科技攻关的征程中勇当先锋,在重大工程的战场上勇挑重担,切实将政治理论学习转化为战略定力的生动实践。
创新驱动是文明建设的核心动力。在全国文明单位的评选标准里,“物质文明建设”绝非简单的经济指标堆砌,而是指向创新驱动带来的质量变革。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始终坚守“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并举”的创新体系,稳稳占据行业技术领先地位。在行业同质化竞争的浪潮中,企业独具匠心地构建“上海三菱电梯管理模式”,将传统的“电梯制造”华丽升级为“乘行空间解决方案”,让技术创新从实验室的狭小空间延伸至用户体验的全流程。这种将“硬技术”与“软服务”完美融合的创新实践,正是文明建设中“以人为本”理念的鲜活写照。
绿色转型是文明建设的时代答卷。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以数字化转型为笔,重新勾勒传统化工的文明高度——作为全球流程化工行业首座“灯塔工厂”,企业成功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优化到安全管控的全链条数字化贯通,先后斩获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绿色工厂”以及国际WEF认证等殊荣。通过举办“国企开放日”活动,企业向公众敞开大门,透明展示数智中心的先进运作,将“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刻板印象成功转化为“绿色智造”的信任纽带,以技术突破有力推动社会认知的革新。企业深度践行“绿色化工为城市添彩”的理念,不仅实现自身的低碳转型,更成为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化升级的标杆典范。
人文关怀是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助学帮困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敢为人先、勇于担当。自2005年起,华东院连续19年与曹杨街道社区内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结成“助学”对子,倾尽全力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先后资助困难学生超过300人次。在受资助的学生中,有的顺利考上重点高中,有的成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有的已踏入工作岗位,成为有能力回馈社会、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华东院用实际行动助力这些学子从“受助者”蜕变为“未来建设者”,这种从“资金支持”到“能力输出”的升级转变,生动展现了文明建设中“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发展逻辑。
这些企业以技术为经、以责任为纬,织就了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交融的文明图谱。它们不仅是产业链的领跑者,更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不仅是经济数据的贡献者,更是城市精神的塑造者。从秦山核电站的自主突破到“灯塔工厂”的全球认证,从特高压电网的纵横驰骋到助学工程的温情延续,上海高新技术企业的文明实践,正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澎湃动能——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一座城市向世界递交的文明答卷。